赣东北革命根据地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位于福建、浙江、江西三省边界地区。1928年1月,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领导弋阳、横峰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建立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同年10月崇安等地党组织领导农民起义后建立了闽北革命根据地。1930年4月成立中共赣东北特委,同时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1931年3月成立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9月成立赣东北省委。1932年底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扩大到闽浙赣三省,包括20余县,拥有约100万人口,红军达万余人,赣东北省改称为闽浙赣省。1934年11月,红十军同寻淮洲、粟裕领导的红七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合编为红十军团,刘畴西任军团长,乐少华任政委,同时成立了军政委员会,方志敏任主席,继续担任抗日先遣队的任务。先遣队在转移途中因遭国民党军优势兵力的围攻而失败,寻淮洲牺牲,方志敏被俘,余部在粟裕、刘英等领导下,在浙南坚持游击战争。
湘赣革命根据地
湘赣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南、江西两省交界地区,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29年初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后,留守井冈山的红军,虽经艰苦斗争,井冈山仍一度被国民党军占领。同年5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重返井冈山,湘赣革命根据地得到恢复和进一步发展。1930年以江西永新为中心的十余县革命政权先后建立。1931年8月成立了中共湘赣临时省委和湘赣省苏维埃政府。1932年11月,红八军、湘赣红军新编独立第一师成立,革命武装力量达13700人。1933年6月,由红八军改编的红十七师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十八师合编,组成红六军团。从1933年9月开始,在国民党军的反复围攻下,湘鄂赣苏区红军和地方武装遭到严重损失。1934年8月,红六军团突围转移,留下的部分红军和地方武装在谭余保等领导下坚持湘赣地区的游击战争。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南、湖北、江西边界地区,包括20余县。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平江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1月,红五军主力向井冈山转移后,王首道、黄公略等坚持湘鄂赣地区的斗争。1929年7月和次年3月,彭德怀、滕代远先后两次率红五军返回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开展斗争。1930年6月,红五军和红八军组成红三军团,彭德怀任前委书记兼总指挥,滕代远任政委。1931年7月成立中共湘鄂赣省委,10月成立了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1933年9月开始,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在反对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的斗争中,部队遭受很大损失。1934年秋后,保存下来的少数部队在陈寿昌、徐彦刚、傅秋涛等领导下,继续坚持游击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