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劳屐齿,回首白云生。走进资产经营公司所属万安风电场,百米高的风机随着风舞动,桨叶转动发出“呜呜”声效,运检人员在机组与箱变之间穿梭。在升压站内,工作人员有序忙碌着:或是备件整理、或是值班监盘、或是站内巡视……一派奋发图强、干劲十足的火热场面。抬眼望去,一台台白色的“大风车”矗立在蓝天与青山之间转呀转,仿佛正描绘一幅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多彩画卷。
而在邻县泰和,在辽阔的田野上,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镶嵌在广袤的绿野间,连片“梯田”为大地铺陈出一幅崭新的油彩画。这是资产经营公司所属泰和创能渔光互补光伏电站。
从巍巍井冈到秀美匡庐,从浩浩赣江到缥缈鄱湖,红土地上到处留下江西交投集团新能源产业的美丽图景。回顾近几年来集团新能源产业的探索之路,每一个创业者的内心都百味杂陈!这不仅是因为身后那每一步的踏实脚印,更是因为咱们的新产业有着越来越好的“奔头”!
“从0到1”的突破:有迷茫,更多是艰辛
“公司现在每年可输出绿色电力4.6亿度,根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公布的数据,可以满足50万城镇居民一年的生活用电需求。”资产经营公司新能源业务相关负责人说。
今天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蕴含着一段漫长而艰辛的奋斗,从历史的景深处回望,才更能体会到创业的不易。
因为高速公路应用场景广阔、人流车流密集,具有产业衍生性强、融合度高的优势,“交通+”空间巨大。近年来,资产经营公司在“一条高速公路就是一条经济带”经营理念引导下,大力推进路域资源开发,构建交通产业生态圈。进军新能源产业滥觞于此。
“最开始是做光伏项目,那时候没有人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一切都是一张白纸。高速如何实现与新能源共生,国内没有一个案例可以给我们借鉴参考”。回忆起产业起步阶段时,资产经营公司新能源业务负责人发出感慨。
生产清洁能源符合国家政策导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高速公路企业能不能干好,只有试了才知道。凭借一种信念和大胆创新的精神,资产经营公司毅然进入了这块陌生的领域。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为了验证高速公路路域资源开发的可行性,2015年,资产经营公司在充分调研后选择了用电量有代表性的昌东收费站和建设规模有代表性的幽兰收费站作为试点项目。经过两个月定时定点风雨无阻的监测,项目测算结果显示铺设的光伏板发电量可以覆盖收费站的日常用电,还有结余。这意味着试点项目成功,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在高速公路沿线大面积铺开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不仅能够实现收费站、服务区绿色用电,而且还能获得可观的上网电费收益。
在众人庆祝的掌声中,资产经营公司想的是该如何快速将光伏产业搭建起来。
为了巩固试点成果,2016年8月,资产经营公司决定开始第一期建设,项目遍布全省。
当时,缺乏人才是第一道拦路虎。资产经营公司新能源业务团队开始只有4个人。人手不够,就去兄弟单位借人、到人才市场去招人,项目边推进边招聘。然而,由于前期产业发展前景不明朗,工作强度高导致人才难留。“大家都不看好这条路,我们一定要走出新能源的光明大道让大家看到希望”,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就这样给彼此打气鼓劲,凭借着不服输的这股劲,团队一直在项目建设一线奋战。
缺乏信心是第二道拦路虎。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是带着质疑,为了保证项目顺利进场,公司新能源业务团队分头去到省内高速公路各个基层所站宣讲做工作,上到领导下到职工,有问必答。“宣讲工作并不是简单讲述一个PPT,要从思想上改变他们对光伏的认知。有时候因为工作调动,新来的员工对此有疑问,我们又需要重新去做科普工作”,项目经理雷建平说道:“光讲还不够,说服别人需要摆事实讲道理,还需要每个站点做测算,保证不会增加站点用电负担才行。走完这一圈流程,一个所站光伏板的铺设,短则20天,长则1-2个月。当时天天在现场,一个月三分之二的工作时间都是在外面出差。”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7月,132个分布式光伏点终于全部铺设完成,就此探索出一条“光伏+高速”的发展路子,充分利用了高速公路及沿线闲置资源,开创国内高速公路光伏大范围、多类型应用的先河。
“从1到N”的跨越:志在打造光伏产业集群
“我就像幼儿园园长,孩子招进来了,怎么去管,怎么去维护,怎么保证他们健康成长?这些责任落在我们几个人的肩上,精神压力很大”。曾几何时,接连闯过两道拦路虎的新能源业务团队成员们心里也没了底。
设施建好,当然要利用好。为了能够实时监测发电数据,发现发电故障,公司建立了实时监测网络平台,支路短路、接口老化故障均会在系统中报警提醒,极大提高了运维效率。
这批项目的成效让大家看到了光伏产业大有可为的发展空间,2019年在一期项目建设运营经验的基础上建设三期项目,优化了项目建设方案,增设63个高速公路分布式光伏项目,因地制宜实现了新能源和高速的发展共赢,成为当时全国在高速公路建设光伏项目站点最多的企业,形成了高速公路与绿色新能源相结合的新案例与新模式。
风物长宜放眼量,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与集团发展产业目标,谋求更长远长效的发展,2020年,资产经营公司开始从整合内部资源走向开拓外部市场,尝试以股权收购模式推进光伏资产规模的壮大,这对创业者们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收购什么、怎么收购、怎么选择项目、风险怎么控制?毫无疑问,这些专业问题又成为横亘在公司新能源业务前进道路上的一道难题。
经过勘探和调研分析,同年,团队将目标瞄准省内市场,省内相关项目地理相邻、场址位置集中化的光伏电站收购成本低、风险小、便于集中统一管理。团队用了近一年时间,对省内外上百个近2GW待售光伏电站进行了全方位调研分析,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余干、泰和两个集中式渔光互补光伏项目上。
下好应对一切收购困难的“先手棋”,涉及政策、技术、经济等方方面面,都需要细致调查研究。收购渔光互补项目,资金量大,风险也大。
收购材料几百页纸,几乎每个人都看了上百遍,有时候甚至为了一句话团队要专门开会进行推敲,就是为了防止风险漏洞。
2021年8月,在收购团队工作稳步推进下,顺利完成股权收购。收购后,光伏装机总规模达到57750千瓦,每年可节约标煤23224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7886吨,相当于每年栽种15万棵树。
两个项目年发电能力可达4500万度,是自有高速分布式光伏站点所有发电量总和的三倍!一石激起千层浪。成功的股权收购在探索出业务发展壮大新路径的同时,也坚定了大家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的信心。
“从点到链”的融合:昂首迈入高质量发展之路
盘活“路域经济”是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集团积极提升高速公路路域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红利,探索高速公路与周边产业融合发展。资产经营公司全方位布局新能源产业,使之从单一的高速沿线走向多元融合,实现多领域互通互融铺就路产协同发展之路就是精彩一笔。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靠的是不断地学习。一直以来,团队走南闯北,参加各类新能源产业交流会,到国内各大新能源产业基地进行考察学习。
有一年,在内蒙古风电基地考察时,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一个个大风车随风转动,壮观景象震撼了团队成员们,大家心里都种下一颗种子:“我们以后也要有这样一片风电示范区”。
然而,省内大型风电项目已被多方“觊觎”,想要杀出重围拿下项目,要“稳”更要“快”。
有了之前收购渔光互补光伏项目的经验,为了抢时间,风险排查和商务谈判两头齐抓。团队前后几十次到现场进行谈判,后方做好收购项目的技术、法律和财务风险排查工作,团队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每一位都以“拼命三郎”的精神投身于收购战场。
据悉,从风电项目谋划开始,参与收购的同事们就开始了5+2、白+黑的工作模式,加班加点、出差是常态,在他看来这些都习以为常,也是职责所在。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凭借着真诚的态度,严谨的收购计划,收购团队最终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确保了项目收购顺利完成。2023年5月,首批4个大型风力发电收购项目成功落地,助推光伏、风电装机容量跃升至23万千瓦。风电项目的收购有力地壮大了资产经营公司的业务版图,也填补了省交投集团风电产业的空白。
如今,在吉安万安,赣州龙南,新余良山、九龙山的高山之巅,一座座白色“风车”的巨型叶片开始随风旋转,4个项目装机容量达到17万千瓦。随着装机容量的快速提升,新能源产业成为资产经营公司发展的新引擎,2022年公司完成营业收入1.43亿元,实现净利润2766万元,资产规模达到23.89亿元。
聚合力量,创新裂变。资产经营公司在聚力实现新能源产业布局的同时,还着力提升应用场景,2022年与江西省港口集团共同出资组建成立港通能源公司,开发港口沿线和厂区新能源项目。2023年4月建成全国首个交通应急养护基地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积极拓展绿色光伏产业链、盘活光伏项目存量资源,探索其他新能源应用场景。
今后,集团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动力,主动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因地制宜、科学布局,不断扩展“交通+新能源”融合发展空间,积极探索可持续绿色发展新路径,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