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这里是东北烈士纪念馆。步入馆内,“抗战十四年——东北抗日联军历史陈列”尽现眼前。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无言地诉说着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把人们的思绪带回血与火的峥嵘岁月。
2020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白山黑水间,茫茫林海中,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长期与凶恶敌人斗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篇章。
东北地区冬季长达半年之久,严寒的日子里气温常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抗联将士只能在深山密林靠篝火取暖。“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就是当年艰苦斗争生活的真实写照。
已故抗联老战士单立志曾经回忆说:“在1939年那一年,我一个冬天都没有棉衣穿……在长期的严寒摧残下,许多年纪稍大的战友都被冻死饿死了。”
日伪军为消灭东北抗日联军,实施了极其毒辣的“归屯并户”等手段,妄图割断东北抗日联军与广大群众的联系,断绝其衣、食等物资来源。
“由于敌人严密封锁,供给断绝,在艰苦的岁月,将士们几日、十几日缺粮断炊是常事,只能靠树皮、草根果腹。”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馆长张鹏一曾多次进入深山老林,寻访东北抗日联军的营地。
尽管如此,东北抗日联军的战斗从未停止。有统计显示,从1932年至1940年,包括东北抗日联军、抗日义勇军在内的东北抗日武装共出击154761次,平均每天出击52次。鼎盛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共组建成11个军、3万余人,活动范围遍及东南满、吉东、北满70余县的广大地区。
“革命就像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曾发出这样的誓言,“一个忠实的共产党员,为民族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最后胜利的决心是坚定的。”
“如果没有强大的信仰信念信心作支撑,恐怕任何人都难以在这种环境下生存。”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主任何伟志说,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树立起驱逐日本侵略者、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信念,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决战,为全国抗战的最后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
孤悬敌后,面对日军的残酷“围剿”、诱降和经济封锁,东北抗日联军遭受严重损失。到1940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锐减为1800余人,但旗帜始终不倒,继续在长白山区、小兴安岭、松花江下游和黑嫩平原浴血奋战。
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回溯抗日战争历史时指出:“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但是东三省的人民,东三省的一部分爱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协助之下,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组织了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从事英勇的游击战争。这个英勇的游击战争,曾经发展到很大的规模,中间经过许多困难挫折,始终没有被敌人消灭。”
1939年,日军开展所谓的三省联合“大讨伐”,将进攻的重点目标放在第一路军总司令部所在地。在形势日趋危急之际,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的杨靖宇多次分兵,以便部队能够脱离险境。1940年2月,杨靖宇历经多次激烈战斗,在重重包围下战至孤身一人,于吉林省濛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壮烈殉国。
有这样一组数据,震撼人心:在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东北抗日联军有数万名将士血染疆场,百余名师以上干部、30余名军以上干部壮烈牺牲。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研究员张洪兴说,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无论是总司令、军长还是普通士兵,都面临着饿死、冻死和战死的威胁。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鸡冠山,林涧幽深,草木遮蔽。1936年,赵尚志率领主力部队西征,在此建立后方营地,开辟了松花江北岸巴(彦)木(兰)通(河)新的游击区。1942年,农历腊月二十七,在三江省鹤立、汤原两县(今黑龙江省汤原县)北部山区活动的赵尚志被敌人发现,受伤被俘后英勇就义,时年34岁。
“不要难过,革命是艰苦的,要打倒敌人,就要流血牺牲,不要怕。我们的鲜血是绝不会白流的,我们的革命红旗,会插遍全中国!”在生命垂危之际,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联第一路军领导人魏拯民,把自己的匣枪和一包文件交给警卫员,嘱托一定要转交给党组织。
群山峻岭中,乌斯浑河畔,是黑龙江省林口县三家子村。“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就坐落在这里。1938年10月下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一师一支百余人的队伍,在乌斯浑河畔被1000多名日伪军包围。妇女团8名女战士毅然决定放弃渡河,牵制日军火力,掩护部队突围。最终,因弹尽援绝,8名女战士高唱着《国际歌》挽臂涉入冰冷的乌斯浑河。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只有13岁。
在辽东地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令日寇闻风丧胆。1937年底,日伪军在南满地区对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展开疯狂的军事“讨伐”。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师政委周建华率一部分队伍在辽宁西丰、开原一带与敌“讨伐队”周旋。经过数次战斗,周建华率伤病员转移途中遭遇一股敌军,突围时不幸中弹牺牲。
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大量消耗和牵制了敌人,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坚持和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8年1月,中共中央东北局所作《关于前东北地下党组织之党员与抗联干部的决定》指出:“杨靖宇同志等和一切为反对敌伪而英勇牺牲的东北人民无名英雄们是永垂不朽的,应该永远纪念他们。”
2015年9月,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这份感人至深的遗书。总书记指出:“这些革命烈士的家书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应该编辑成册,发给广大党员、干部,大家都经常读一读、想一想。”
烽烟已远,英魂永萦。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功绩,从未磨灭;对东北抗联精神的传承,从未中断。
靖宇县、尚志市、一曼街……在东北三省,不少地方都以东北抗日联军英烈的名字命名,让今天的人们铭记历史、铭记那些中华民族的忠诚儿女。
赓续红色血脉,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在东北烈士纪念馆,有这样一支流动展览小分队,在全国各地坚持宣讲东北抗联精神40多年。从1977年成立至今,小分队历经四代队员的接力,足迹遍布21个省份,总行程3.7万公里,做巡展、报告5000余场,受众达750万人次。
“东北抗联精神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伟大的牺牲精神,我们要通过一次次宣讲,让东北抗联精神深入人心、发扬光大。”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刘强敏说。
黑龙江省桦川县,是冷云烈士的家乡。当地将冷云曾任教的一所学校命名为“八女英烈冷云”红军小学,每次新学年开学的第一课,就是组织孩子们参观冷云纪念馆。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始终坚持挖掘东北抗联文化,对全县80多处东北抗联遗址进行保护和修缮。自2015年起,本溪县还在全县中小学开设东北抗联史实课程,把课堂教学作为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阵地,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红色历史。
吉林省通化市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将红色资源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重走抗联路”线路。“我们积极利用红色资源,开发30多处现场教学点,建设杨靖宇干部学院,打造吉林省著名红色教育基地和全国重点东北抗联教育体验旅游区。”通化市委书记高志国说,自2020年9月14日以来,杨靖宇干部学院已承接全国各地培训班次321期,培训学员6.1万余人次。
在广袤的黑土地上,东北抗联精神穿越历史时空,成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国有企业竞争力增强,重大装备研制走在全国前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有了明显改善。2020年,辽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55.5亿元,全年收入实现正增长;吉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增速居全国第二;黑龙江粮食总产再次突破1500亿斤,实现“十七连丰”……
“笑看旌旗红似花”,赵一曼烈士生前在《滨江述怀》一诗中的愿望,已经成为现实并将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新时代,弘扬历久弥新的东北抗联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何伟志说,要进一步用东北抗联精神激励人心、鼓舞斗志,“知难而上,抢抓机遇,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加快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